目前很多从事
建筑表现图制作的人员只是一味地强调软件的技法、工具命令,而忽略了最终提高自己制作水平的是自身的思维方式和美学理论基础,因此在进入正式的案例学习之前,有必要让大家对美学理论基础有一定的了解,而在建筑表现图中所运用到的就是构成中最基本的因素——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好好地研究一下构成艺术与建筑表现图的关系及在建筑表现图制作中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本章重点:构成在建筑表现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 构成的分类
所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构成由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光构成等部分组成,接下来将着重介绍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
.1.1 平面构成在表现图中的运用
(1)平面构成主要研究二维空间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论,它从纯粹视觉审美和视觉心理的角度寻求组成平面的各种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平面构成是关于平面设计的思维方式和平面设计的方法论。
(2)平面构成的应用
仔细观察下面各图的构图,其中分别运用了平面构成中相应的构成形式。下图所示是平面构成三要素中点、线、面的直接体现。

图.1

图.2充分运用了线的不同形态的构成形式

图.3运用了平面层次感和空间感的构成形式
(3)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
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主要是和谐、对称、均衡、韵律、秩序、材质、肌理、比例、结构、层次、渐变。这一基本法则更能帮助我们对表现图构图形式的理解与制作。只有抓住了表观图的构图本质,才能抓住根本,才能制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

图.4
(4)平面构成基本元素
●点的运用
点在建筑表现图后期配景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表现图添加一些点的元素可以增色不少,例如可以添加一些植物,用单体或几株植物的零星点缀。点的合理运用是后期表现师创造力的延伸,其表现手法有自由、阵列、旋转、放射、节奏、特异等,采取不同的排列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点具有一种轻松、随意的装饰美,是后期配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5点的运用一

图.6点的运用二
●线的运用
在这里所称的线就是指用植物栽种的线或是重新组合而构成的线。线可分直线和曲线两种。要把配景图案化、工艺化,线的运用是基础,线的粗细可产生远近的关系,同时,线有很强的方向性,直线庄重有上升之感;而曲线有自由流动、柔美之感。神以线而传,形以线而立,色以线而明,配景中的线不仅具有装饰美,而且还充溢着一股生命活力的流动美。

图.7线的运用一

图.8线的运用二
●面的运用
表现图中的面主要指的是绿地草坪,各种形式的绿墙,交通工具以及配楼等。它是构图中最主要的表现手法。面的形状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如多边形、不规则几何形体等,将面平铺、层叠或相交,其表观力非常丰富。

图.9面的运用一
图.10面的运用二
(5)表现图设计的构成要求
我们在强调构成艺术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表现图设计的特殊性。构成艺术着眼于形式,而作为表现图设计师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设计对象的内容。表现图的形式是园林内容存在的方式,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表现图的内容决定其形式,表现图的形式依赖于内容表达主题。同时,恰当的形式又可以充分地层现内容,很好地表达主题。形式美是艺术发展和生存的条件。所谓创新,总是从形式探索上开始的。美感赋予形式之中,没有形式就没有设计。然而,形式美不是轻易能得到的,它来自生活,来自发现,来自创造性的想象,来自设计师自身的修养。形式美的创造是设计师终身追求的目标,如“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大而不空,小而不阻”,“方中见圆,圆中见方”,“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在建筑表现图设计当中就是如此,装饰绿化的形式美,不仅是自然美,而且还是人工美和再创造美。
.1.2 色彩构成在表现图中的运用
(1)色彩构成的意义
色彩构成(Interaction of Color),即色彩的相互作用。它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对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组合,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作为一个建筑表现图设计师,只有掌握色彩构成原理,熟知各色彩的相互关系、各种色彩的生理或心理作用,并结合自己所具备的平面构成知识,正确用色,才能实现传达特定信息从而得到满意的后期渲染效果的目的。
(2)色彩构成的应用
不同建筑的项目背景与主题思想所表达出不同的色彩构成形式。下图所示是用色彩的情感与思维中色彩的兴奋体现
商业街的热闹场面。

图.11
下图所示的黄昏时分,用来表现温馨和平静

图.12
下面具有界画风格的画面,表现出环境的古朴气氛。

图.13
(3)色彩的性质
●光与色彩
光是一种电磁波,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400—700nm。当光线从三棱镜入射时,光线被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可见自然光是七色光的混合;七色光谱的颜色分布是按光的波长大小排列的。
●物体色
物体本身不会发光,之所以能看到它,是因为光线被物体表面吸收并反射,从而反映到人们眼中,人就可以分辨颜色。物体在自然光照射下,只反射其中一种波长的光,而将其他波长的光全部吸收,这个物体则呈现反射光的颜色。如果某一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那么我们便感觉这个物体是白色的;如果物体把七色光全部吸收,那么物体呈现在我们眼中是一种黑色。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颜色是极其丰富的。各种物体不可能单独反射一种波长的光,对某一种波长的光反射得多,而对其他波长的光按不同比例反射得少。因此,物体的颜色不可能是一种绝对标准的色彩,而只能倾向某一种颜色,同时又具有其他色光的成分,所以说物体的色彩是由光源的色彩、该物体的选择吸收与反射能力所决定的。
●计算机色彩显示
我们知道物体的色彩是对光反射的结果,那么计算机显示器的色彩是如何生成的呢?彩色显示器产生色彩的方式类似于大自然中的发光体,在显示器内部有一个与电视机一样的显像管,当显像管内的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流打在荧光屏内侧的磷光片上时,磷光片就产生发光效应。3种不同性质的磷光片分别发出红、绿、蓝3种光波。计算机程序量化地控制电子束强度,并精确控制各个磷光片发出光波的波长,再经过合成叠加就模拟出自然界中的各种色光。
(4)视觉的生理特性
1)视觉的适应
●明适应
当从一个光线比较弱的环境突然间进入一个光线比较强的环境(例如:电灯骤开的瞬间),人的眼睛在片刻“失明”后适应的过程叫做明适应,这个视觉适应过程大约有0.2s。
●暗适应
和明适应相反的过程称作暗适应,例如夜晚从灯光明亮的大厅步入到户外,暗适应过程大约需5~10s时间。
●色适应
由一个色光环境到另一个色光环境,人的眼睛由感觉到差异到差异消失的适应过程称作色适应。如当我们从普通灯光(带黄橙光)的房间到点日光灯(带蓝白味光)的房间,开始觉得两房间的灯光色彩有差异,可是过不久,便会不知不觉地习惯下来,就觉得没有什么区别了。
2)色感觉恒常
●明度恒常
把一个浅色的物体放置在阳光下,一个白色的物体放置在阴暗处,虽然在阳光下浅色物体对光的反射量比在阴影处白色物体对光的反射量多,但我们仍然感到在阳光下的物体是灰色的,而在阴影处的物体是白色的,这种现象称为明度恒常。
●大小恒常
人们面向前方,将两个等大的物体,一个放置在近处,一个放置在远处,虽然近处的物体比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大很多,但是我们认为是同样大小,这种现象称为大小恒常。
●色的恒常
用蓝色光照射一张白纸,再用白光照射一张蓝颜色的纸,两者相比较,虽然两张纸都咸了蓝色,但是眼睛仍然能区分出前者是在蓝色光照射下的白纸,后者为蓝色纸,这种区别物体的“固有色”与照明色相的能力,称为“色的恒常”。
●色感觉恒常的条件
色彩感觉的恒常现象是有条件的,当色彩环境或照明条件发生变化时,色感觉的恒常现象不能维持,去掉环境及与周围的关系,色感觉的恒常也难以维持。
(5)色彩的三要素与色立体
我们所看到的色彩世界,千差万别,几乎没有相同的。我们可以辨别出许多不同的色彩,即任何一个色彩都有它特定的明度、色相和纯度,所以我们把明度、色相、纯度称为色彩的三要素。
图.14孟塞尔色立体简图

图.15孟塞尔色相的标定系统
●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明度关系是搭配色彩的基础,明度最适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与空间感。白色材质反射率相当高,在其他材质色中混入白色,可以提高混合色的反射率,也就是说提高了混合色的明度。混入白色越多,明度提高得越高;相反,黑色材质反射率极低体,在其他材质色中混入黑色越多,明度降低越多。
黑与白之间可以形成许多明度阶梯,人对明度层次辨别能力可达200个台阶左右。普通实用的明度标准大都定在9级左右,如孟塞尔把明度定为黑白在内11级,黑白之间为9组不同程度的灰,而彩色的明度是根据相对应的灰的明度等级标准而定的。
黑、白、灰之间可构成明度序列,任何一个色彩加白或加黑都可以构成以该色明度为主的序列,红、橙、黄、绿、青、蓝、紫各纯色按明度关系排列起来可构成色相的明度秩序。
●色相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是根据光的波长划分的。只要波长相同,色相就相同;波长不同才产生色相的差别。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代表一类具体的色相,它们之间的差别就属于色相差别。
如果红色加白色混合出明度、纯度不同的几个粉红色;把红色加黑色混合出几个明度、纯度不同的暗红色;把红色加灰色混合出几个纯度不同的灰红色,它们之间就不是色相的差别,而是同一色相,即红色相。色相的种类很多,可以识别的色相可达160个左右,如孟塞尔的100色的色相环。色相可构成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和高明度、低明度、中明度的全色相环及1/3、1/2、3/4色相环等以色相为主的序列,这些都是美感很高的色相秩序。
●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可见光辐射,有波长相当单一的,有波长相当混杂的,也有处在两者之间的,黑、白、灰就是因为波长最为混杂,纯度、色相感消失造成的。光谱中红、橙、黄、绿、蓝、紫等色光都是高纯度的色光。颜料中的红色是纯度最高的色相,橙、黄、紫等在颜料中是纯度较高的色相,蓝绿色在颜料中是纯度最低的色相。眼睛在正常光线下对红色光波感觉敏锐,因此红色的纯度显得特别高;对绿色光波感觉相对迟钝,因此绿色相的纯度就显得低。
任何一个色彩加白、加黑、加灰都会降低它的纯度。混入的黑、白、灰,补色越多纯度降低得也越多。纯度只能是一定色相感的纯度,凡是有纯度的色彩必然有相应的色相感,因此有纯度的色彩都称为有彩色。
●明度、色相、纯度三要素的关系
任何色彩(色相)在纯度最高时都有特定的明度,如果明度变了纯度就会下降。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也提高或降低了该色相的明度;高纯度的色相加与之不同明度的灰色,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使明度向该灰色的明度靠拢;高纯度的色相如果与同明度的灰色混合,可构成同色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的序列。
(6)色彩的混合
色彩有两个原色系统:光的三原色与色素的三原色。色彩有3种混合方式:正混合、负混合、中性混合,接下来讲解的是光的三原色。
1)原色
不能用其他颜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原色,用原色可以混合出其他色彩。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2)色彩的正混合
正混合指光的三原色进行混合,如下图。
●红光+绿光+蓝紫光=白光。
●红光+绿光=黄光示。
●红光+蓝紫光=紫红光。

图.16
可以看出色光的混合特征,两色或多色光相混合,混合出的新色光,明度增高,明度是参加混合的各色光明度之和。参加混合的色光越多,混合出新色光的明度就越高;如果把各种色光全部混合在一起则成为极强的白色光,所以把这种混合叫做正混合或加法混合。
(7)色彩与心理
1)色彩的易见度
基本规律如下:
●明度强,易见度高,明度弱,易见度低。
●纯度高,易见度高,纯度低,易见度低。
●色相强,易见度高,色相弱,易见度低。
色彩美学之色彩易见度
地 形
|
红
|
橙
|
黄
|
绿
|
青
|
紫
|
白
|
灰
|
黑
|
红
|
——
|
40
|
46
|
25
|
26
|
28
|
41
|
30
|
33
|
橙
|
39
|
——
|
38
|
34
|
41
|
39
|
36
|
37
|
42
|
黄
|
43
|
40
|
——
|
45
|
45
|
43
|
14
|
41
|
50
|
绿
|
28
|
35
|
42
|
——
|
34
|
32
|
46
|
29
|
37
|
青
|
33
|
43
|
43
|
35
|
——
|
29
|
47
|
29
|
32
|
紫
|
30
|
44
|
49
|
36
|
32
|
——
|
49
|
35
|
27
|
白
|
39
|
42
|
22
|
40
|
44
|
42
|
——
|
39
|
46
|
灰
|
30
|
40
|
44
|
27
|
30
|
33
|
44
|
——
|
37
|
黑
|
35
|
43
|
51
|
34
|
28
|
26
|
50
|
37
|
——
|
2)色彩的膨胀与收缩
比较两个颜色一黑一白而体积相等的正方形可以发现有趣的现象,即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由于各自的表面色彩相异,能够斌予人不同的面积感觉。白色正方形似乎较黑色正方形的面积大。这种因心理因素导致的物体表面面积大于实际面积的现象称“色彩的膨胀性”。反之称“色彩的收缩性”。给人一种膨胀或收缩感觉的色彩分别称‘膨胀色”、“收缩色”。色彩的胀缩与色调密切相关,暖色同膨胀色,冷色属收缩色。

图.17
3)色彩的前进与后退
如果等距离地看两种颜色,可给人不同的远近感。如:黄色与蓝色以黑色为肯景时,人们往往感觉黄色距离自己比蓝色近。换言之,黄色有前进性,蓝色有后退性。较底色突出的前进性的色彩称“进色”;较底色暗淡的后退色彩称“退色”。

图.18
一般而言,暖色比冷色更富有前进的特性。两色之间,亮度偏高的色彩呈前进性,饱和度偏向的色彩也呈前进性。但是色彩的前进与后退不能一概而论,色彩的前进、后退与背景色密切相关。如在白背景前,属暖色的黄色给人后退感,属冷色的蓝色却给人向前扩展的感觉。

图.19
4)色彩的错视现象
同一色面积越大纯度越高。
5)色彩的冷暖感
人对色彩的冷暖感觉基本取决于色调。色系一般分为暖色系、冷色系、中性色系三类。色彩的冷暖效果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暖色系色彩的饱和度愈高,其温暖的特性愈明显;而冷色系色彩的亮度愈高,其特性愈明显。

图.20色彩的冷暖感觉
6)色彩的兴奋与沉静
图.21色彩的沉静

图.22色彩的兴奋
7)色彩的轻重

图.23色彩的轻表现

图.24色彩的重表现
8)色彩的华丽与朴素

图.25色彩的华丽

图.26色彩的朴素
9)色彩的软硬
图.27色彩软,中间调子丰富

图.28色彩硬,明暗差距大过度少
10)色彩的明快与忧郁

图.29色彩的明快

图.30色彩的忧郁
.2 本章小结
100多年来,以构成理论为基础的现代艺术及设计,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口向,对建筑表现来说也不例外。本章将重点介绍构成在建筑表现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作为构成中的基础因素则在建筑表现图中的运用比重是非常多的。
.3 参考习题
在网上找出两张效果图,分析该效果图在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方面的优缺点。
※ 本文由北京佐邦视觉整理编辑发布,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www.zuobang.net/doc/1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