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效果图专业服务商,十余年致力于建筑行业!
北京佐邦视觉效果图制作公司

国家大剧院与建筑环境无关,与其他建筑物无关

在备受争议中几经折腾的“国家大剧院”即将竣工了,这项耗资三十多亿的巨大工程不顾举国上下的反对意见,终于“顽强”地建立起来了。在亲眼目睹了这一“伟大的现代艺术”之后,横竖看不出一点美感,面对宏伟的天安门广场突兀冒出的这个“怪蛋”,听了群众的许多议论,心中不免纳闷:这个形似“坟墓”(出租车司机的话)的丑陋不堪的“国家大剧院”难道要葬送中华艺术的生命吗?

国家大剧院与建筑环境无关,与其他建筑物无关


  中国建筑美学讲究“和谐统一”,其思想宗旨是“天人合一”,特别是神圣无比的天安门广场,它体现了中华文明中建筑文化和古典美学的精髓。“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故宫”……一切建筑无不体现了一种整体性:洋洋大观,气象万千,宇宙乾坤,浑然一体!设计理念是:遵从天道,成就天德,师法自然,天人合一,巧夺天工,最终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
  
  整个天安门广场犹如一幅巨大的中国画的“留白”:空灵无比的“明堂”正是“**”首都的灵魂所在,气韵生动,一派天然。如今,丑陋的“国家大剧院”在这幅写意的中国画的“画眼”位置上涂抹了一个写实的“怪物”,法国人的无知终于彻底破坏了这幅几乎完美无缺的伟大的中国经典艺术的美学风格:天安门广场的和谐被破坏了,中南海前面的视线被遮挡住了,这不是捣蛋吗?
  
  中国古代建筑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方面一样,其主要美学特征是“写意”:所谓“意”就是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整体神韵和艺术灵魂,是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涵与精神气质。破坏了这个“意境”,中国文化的特征就消失了,中国美学的生命就死亡了。西方建筑和其他西方文化在美学方面的根本特征是“写实”,注重个体存在,追求独立,突出个性。如“哥特式”建筑等,忽视环境和联系,看重外部形态,轻视内在的联系,缺少文化内涵,风格外露,丧失了含蓄和内敛的精神,在“冲突”中表现个性特征。中国建筑美学与西方建筑美学的基本精神(理念)是相反的,中国古典美学讲究整体气韵与思想内涵,不拘泥于有限的形态,不局限于静态的描述,放弃了片面地、狭隘的个体诉求,主张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在互相联系中形成特点,在整体关系中确立风格,和而不同,同中有异,既有独立完整的个性,又不失统一和谐的局面,如此才可以有“气象”与“形势”,才能够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境界。
  
  法国人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艺术风格体现了西方文化一贯的艺术特点,它只能自成体系,与建筑环境无关,与其他建筑物关。为了体现其自身独特的艺术性质,不惜破坏,力求冲突,富有侵犯性与排他性,与中国古典建筑放在一起,不伦不类,风马牛不相及。这座西式的“国家大剧院”体现的是西方人的建筑理念和价值取向,放在天安门广场就直接造成了一种文化侵略和心理冲突,对于中国人的审美而言犹如“骨鲠在喉”。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天安门前平安和谐的建筑风貌被破坏以后,中国建筑美学的灵魂安在?那些思想僵化的领导难道真是“死不悔改”吗?难道我们果真能容忍这个不祥之物遗留在我们国家的心脏吗?

  • 上一篇:苏州建筑酷似秋裤 遭网友吐槽称央视大裤衩同门
  • 下一篇:由“秋裤楼”引发批评狂潮 建筑审丑时代几时终结?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