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效果图专业服务商,十余年致力于建筑行业!
北京佐邦视觉效果图制作公司

地标建筑开建前能否公示模型?

从即将完工的广州“大金环”、尚在规划的层出不穷的“第一高楼”、到已成为城市名片的广州歌剧院,近年来,广州地标建筑屡屡引发争议,有规划专家对此呼吁:“市民应以包容心态看待,同时希望规划部门增加工程透明度。”

最新出炉的《广州市琶洲-员村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显示,该地区的地标塔楼有可能达350米,350米有多高?以不远的广州西塔为例,西塔犹如一根“擎天柱”矗立于广州新中轴线,432米的高度,让其成为世界第九,华南地区第一高楼。可以预计,这又将成为这一地区的新地标。每个新兴地区都会有座地标性建筑,这个已成为近年来规划界的共同点,而地标的建设,也从追求“高度”逐步转化为追求“夺目”。

地标建筑只求更另类?

广州市荔湾区东沙大桥以东的珠江北岸,一座外立面呈金黄色的庞大半圆形建筑已具雏形,且将逐渐收拢为大圆环,这座“圆环”大楼的备用名为“团圆大厦”,是一座楼高将达138米的33层圆形建筑,计划于年内建成。从业主提供的效果图来看,该大楼酷似一座“大金环”,且被业主方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成为广州白鹅潭经济圈最南端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大金环”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建筑几乎在未有预兆的情况下“横空出世”,而且造型与不久前被列为“全球十大丑陋建筑”的沈阳方圆大厦如出一辙,由此引起坊间诸多质疑:有人认为象形建筑夸张且不实用,易与丑陋沾边;有人认为广州欲建“标志性”建筑应先听听市民的意见;还有人认为业主有权决定建筑造型,但大型建筑作为城市公共产品,有其公共属性,放在公共领域就应当有一个被多数市民认可的底线……近段时间,广州“大金环”经媒体报道后,争议声不绝于耳。作品的内涵见仁见智,人人可解读,但广州是否容得下这座标新立异的建筑?而这座通过了专家论证和规划部门审批的建筑,在外形存有争议的情况下,是否触及了公共底线?“地标性”建筑在建设前,是否有必要向市民提前公示设计图?

市民罗小姐不禁感叹:“从新中轴线上“大小石头”歌剧院、小蛮腰广州塔开始,就感觉广州的地标开始“向上向怪”发展,不求最另类,只求更另类。”

市民对“大金环”有赞有弹

从东沙大桥上望去,坐落在南环高速南面、珠江北岸的这座大楼已形成半圆形的轮廓。据了解,“大金环”是广东兴业国际仓储项目的核心建筑,也是广东塑料交易所二期工程所在。大楼采用的是意大利人约瑟夫的设计,其灵感来自于南越王墓中的“玉佩”和奥运奖牌“金镶玉”。大楼的外立面原本设计为蓝色,后来改成金黄色。圆环形的大楼,与在珠江水面倒影形成数字“8”,象征着大展宏图、八方聚财。“大金环”建筑经媒体报道之后,引来众多网友热议,网友对此褒贬不一。有观点认为建筑“形同钱币,俗气突兀”,也有网友力撑,认为它“很美有特色,尊重建筑自由”。

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规划专家袁奇峰则表示,“我不喜欢也不极力反对。它的外形确实比较独特,但建筑艺术见仁见智,应该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在袁奇峰看来,从商业属性而言,业主其实很聪明,因为“大金环”给企业带来了名气,已经起到了广告招揽的作用。

暨南大学教授胡刚亦认为,“这座建筑并不是因为本身的功能需要而建成这种铜板状的,确实比较奇异。”但胡刚表示对该建筑并不持批判态度,他认为“大金环”虽然与周边环境不协调,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标新立异的建筑可以吸引更多的眼球,从而带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太夺目”是否触及公共底线?

面对外界的各种争议,“大金环”建筑业主回应称项目手续完备,规划部门也表示当初论证未遭专家强烈反对。有观点认为,业主有权决定建筑造型,但大型建筑作为城市公共产品,有其公共属性,放在公共领域就应当有一个底线,这个底线是应取得多数市民的认可。

对此观点,胡刚认为,地标性建筑不仅仅是业主个人的事,它属于城市的公共空间,需要经过规划部门的权威审核与批复,才能动工。“大金环”虽然在造型上标新立异,但并不属于违规建筑,不存在触及公共底线的问题。

“从一个城市的形象中,能够看到这个城市市民的追求。”胡刚引用一位著名规划师的话语说道,广州的骑楼、满洲窗、沙面领事馆、中轴线上的广州歌剧院等风格各异的建筑,都吸收了外来的文化,这说明广州是一座包容的多元化的城市,应该允许建筑风格“百花齐放”。袁奇峰亦认为,“应该相信规划委员会和专家的专业力量。让所有人都认同一座建筑是不可能的,而且这样做建筑艺术也不会有创新。”而对于城市规划问题,袁奇峰认为,“大金环”地处工业园区,周围没有密集的居住区,也没有传统的岭南建筑,在风格上并不会喧宾夺主,反而为工业园区带来了个性。“但是‘大金环’建成以后,周边建筑如何与其配套反倒成了一个问题。”

地标建筑审批能否更公开透明?

据了解,“大金环”计划于今年5月封顶,年底前投入使用。这座造型独特,“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大楼,也被业主方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成为广州白鹅潭经济圈最南端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大金环”虽然通过了规划部门的审批,却是在已具雏形后,才被公众知晓的。为此,有网友认为,广州的“标志性”建筑,应该在开建前提前向市民公示其“模样”。“如果是地标性建筑,提前公示是有必要的,而且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公布,这样公众才能参与讨论,从而提出中肯的意见。”胡刚说,比如最近的宏城广场改造工程很有创新思维,地面工程中央有下沉绿化广场,两边有由连廊组合而成的“鱼形”商场,二层连桥通往正佳广场、天河城广场以及体育中心。但仅有图纸公示,市民很难体会建成后效果,最好能做一个大比例尺模型,放在现场,供市民评议。
  • 上一篇:安藤忠雄:中国建筑的好处在于决定很快
  • 下一篇:中美新馆锁定大师 盖里首次投标中国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