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音乐厅,是由阿那亚倾力打造的“精神建筑”之所,坐落于北京与河北交界处的金山岭,外观犹如一块天外飞来的巨石。音乐厅呈倒锥形设计,巨石洞穴里包含了半露天剧场、室外舞台及观景平台等空间,让音乐与自然交融。项目建筑设计由OPEN 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李虎、黄文菁主持,奥雅纳提供结构机电一体化设计服务。
© 在野照物所
奥雅纳团队突破传统的工作模式,在建筑师的统筹和协调下,与照明、剧场及声学顾问密切合作,完成了结构机电全过程设计,并为建造过程提供了技术支持,是一次”Total Design”设计理念的完整实践。该项目日前赢得WALLPAPER 2021年最佳公共建筑设计大奖以及香港工程师学会颁发的卓越结构嘉许奖。
© Jonathan Leijonhufvud
外形壮观的山谷音乐厅,以可塑性强、耐久性优良的混凝土材料来拟态不规则的自然岩石,承载着建筑师的诸多理念:外观、声效及与自然环境的呼应都据此实现,整个创意和建筑是对音乐空间的重塑:遗世独立,静听风雨,远望长城,共同邀约一场大自然的交响乐。
© OPEN Architecture
独特复杂结构建模
降低施工难度
建筑呈上大下小倒锥形,采用了清水混凝土结构,骨料中掺用了当地的砂石,以12米×14米最小“足迹”接触地面,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
© Jonathan Leijonhufvud
© Arup
© Arup
▲ 钢筋放样图
© Aranya
▲ 钢筋加工
© OPEN
▲ 模板工程
© Arup
▲ 模板工程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施工准备阶段
项目正式施工前,选取了建筑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了实体样板试验,一方面为观察建筑最终建成效果,另一方面是对项目的施工难度进行研究、项目施工工法进行审核完善,预判后续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质量安全隐患。
为了达到建筑师希望的深色混凝土效果,作为施工前测试的一部分,施工单位和设计团队选择了当地的岩石骨料以及多种外加剂进行多轮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最终找到了合适的配合比和外加剂掺量,实现了预想的建筑效果。
施工过程中
结构工程师向施工单位提供了所有模板面板及钢筋节点的坐标,同时,参数化生成了全部11,350根钢筋,构成内外壳体的钢筋骨架,并提供了钢筋展开二维放样图,用于钢筋的现场加工、捆扎和安装,提高模板测量的准确性。我们也运用了 3D 打印模型,以研究各种可行的施工方法及其影响。
© Aranya
▲ 足尺小样
© Arup
▲ 足尺小样
© Arup
▲ 3D打印模型就地取材原料回收,
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山谷音乐厅使用当地材料及砂石骨料,采用被动设计,没有任何装饰材料,其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木材模板也由当地家具工厂回收利用,彰显了设计团队对自然与地球的关注,也充分符合国家双碳目标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
巨石洞穴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营造出静谧氛围,将自然山谷景色和艺术氛围完美融合,打造成社区之舞台、精神之筑所。山谷音乐厅旨在吸引游客以及居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北京向北,一座山谷音乐厅,坐拥山谷,远望长城,静待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