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觉得这个分类最有意思,也会稍微长一点儿。从个人观点上,笔者认为效果图这个由计算机技术而产生的建筑表现方式,在血统上来看跟美术的关系更近,而不是建筑设计。在油画等传统美术领域里面,你一定看见过下面这张图:
以及这张:
甚至偶尔你去看妹子的时候,还会看到这张:
从效果图祖系的专业角度来看,构图对于最终的图面表现,或者说观看者的视觉焦点集中度,是有经验上的意义的,体现在建筑效果图里面,就是选角度。至于黄金分割矩形,或者说黄金螺旋线,在这儿不详细说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百度,这里只说两个特点:它是斐波那契数列的图形化体现,横纵两个相邻矩形之间的比例关系越来越接近0.618。下面的分析里,这个曲线是把尺。
在这个分项里,有如下分类:
从数据比例上,是这样的:
一个一个来说,主体居中的图像下面这样:
或者这样:
还有这样:
甚至这张:

还没完:

再举个栗子:

不能再说了,不然没完了:
其实这四个字的描述也不是太准确,笔者想说的是:建筑本体没把整个画面撑满或者撑爆。在487张图里面,没把画面撑满的有121张图,其中有114张,比例高达94.2%,都有上面两张图的特点。即建筑主体在画面上的呈现,或多或少满足黄金矩形的比例关系。笔者的意思不是说这些建筑师在选角度的时候,没完没了的拿这个矩形去量,但从结果上看,人们更乐于浏览的图,往往都符合这个特点。
从横向构图上来看,分类结论如下:

这些图比如下面这种:
以及下面这种:
这种构图方式的特点在于,建筑师会把建筑放在画面的一边,尤其是在横向比例上0.618分隔的一边,而且它们从数量上就不小,平均值也高于整体的457,从构图上还是相当划算的一个技巧。
最后说一个特别的分类,一点透视(我不会告诉你们我导师明确说过“就是喜欢这种视角,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个分类里面有两种图,一种类似这样,就是任性就是一点:
还有一种讲究的一点透视,是这样的:
前一种有24张图,后一种有13张,从数量上来看确实比较低。但这两种的平均浏览量分别是521.84和527.63,后者的这个值是所有分类里面最高的。它的特点就是,主体在画面中间,两侧的配景各自均保持在0.618的比例分隔上,而且左右对称。这种构图实在太占便宜,笔者再放几个:
还有这个:
以及这个:
这张图还有个隐藏属性: